为积极预防和有效处理危及师生人身安全和学院财产损失的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台州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台州学院突发性事件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等有关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是指在学院实验室内发生的,因自然、人为、技术或设备等因素而引发的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辐射安全、特种设备以及常规实验室燃烧、爆炸、触电等事故。以上突发安全事故均适用于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事故预防与响应工作,全面负责领导、协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实验教学中心负责具体应急工作,明确所辖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在实验室信息牌上明示责任人员名单、联系电话和报警电话,掌握实验室动态并向领导小组报告。
三、事故预防与响应
(一)做好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故发生
1. 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完善预防、预警机制,开展风险评估分析,做到早防范、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 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管理与实验人员的培训教育,经常开展实验室事故演练,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实战能力。
3. 学院应对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进行完善和修订。
4. 重视实验人员健康检查,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立即报告、处置。
(二)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响应
1. 事故现场人员是事故报告的责任人,建工学院为报告责任单位。
2. 责任人应在自救、保护现场的同时立即启动事故上报机制,学院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应火速赶到现场,初步判定事故情况,进行现场应急处置,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学院各相关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协助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置。
3. 学院负责人在积极组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同时,立即报告保卫处与国资处。由保卫处与国资处立即向分管校领导汇报。实验室安全事故上报机制为:报告人→学院(部门)责任人→国资处和保卫处责任人→分管校领导(见附录)。
4. 应急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影响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与采取的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协助和抢救的相关事宜,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续报。
5. 凡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必须逐级上报,不得谎报、隐瞒。
四、各类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办法
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办法分五类:火灾类、机械类、电器类、化学品类、生物类。
(一)火灾事故应急处置
1. 按照不同物质发生的火灾,火灾大体分为四种类型:
A类:固体可燃材料的火灾,包括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
B类: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火灾等;
C类:带电电气设备火灾;
D类:部分可燃金属,如镁、钠、钾及其合金等火灾;
2. 各类火灾的扑救措施:
A类:一般可采用水冷却法,但对精密仪器或珍贵材料应使用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灭火剂灭火;
B类:首先应切断可燃液体的来源,同时将燃烧区容器内可燃液体排至安全地区,并用水冷却燃烧区可燃液体的容器壁,减慢蒸发速度;及时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对于可燃气体应关闭可燃气阀门,防止可燃气发生爆炸,然后选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类: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因现场情况及其他原因,不能断电,需要带电灭火时,应使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
D类:钠和钾的火灾切忌用水扑救,水与钠、钾起反应放出大量热和氢,会促进火灾猛烈发展。应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砂或干粉灭火器等。
3.局部起火,立即使用灭火器、灭火毯、沙箱等灭火;发生大面积火灾,实验人员已无法控制,应立即报警,通知所有人员沿消防通道紧急疏散。同时,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向学院领导报告,有人员受伤时,立即向医疗部门报告,请求支援。人员撤离到预定地点后,实验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学生干部立即组织清点人数,对未到人员尽快确认所在的位置。
(二)机械类事故应急处置
1. 立即关闭机械设备,保护现场,停止现场作业活动。
2. 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肢体骨折的,应固定伤肢,避免不正确的抬运,送往医院救治。
3. 发生断指立即止血,尽可能做到将断指冲洗干净,用消毒敷料袋包好,放入装有冷饮的塑料袋内,将断指与伤者立即送往医院。
4. 如果肢体仍被卡在设备内,应立即切断电源,不可用倒转设备的方法取出肢体,妥善的方法是拆除设备部件,无法拆除拨打119报警。
5. 受伤人员伤势较重或呼吸、心跳停止,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三)电气类事故应急处置
1.以人为本,确保自身安全,采用棍棒等想方设法尽快使伤员脱离电源或切断现场总电源,使受害人脱离危险现场。
2.切断电源后,对现场进行快速的检查和防护,防止二次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爆炸等二次伤害出现或事故加剧。如果现场情况难以控制,及时寻求专业救援,如有必要,触发火灾报警系统。
3.确保自身和受害者所处环境安全后,检查受害者是否有生命危险,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四)化学类事故应急处置
1.实验过程中若不慎将酸,碱或其它腐蚀性药品溅在身上(若眼睛受到伤害时,切勿用手揉搓),立即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冲洗后用苏打(针对酸性物质)或硼酸(针对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并将其送入医院就医。
2.当大量氯气或氨气泄漏,给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应迅速戴上防毒面具撤离现场。受氯气轻微中毒者口服复方樟脑酊解毒,并在胸部用冷湿敷法救护,中毒较重者应吸氧;严重者如已昏迷者,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拔打120急救。
3.剧毒药品如发生气体中毒,应马上打开窗户通风,并组织人员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如发生入口中毒,应根据毒物种类采取适当处理方法,酸碱类腐蚀物品先大量饮水,再服用牛奶或蛋清,其他毒物先行催吐后再灌入牛奶,并送医院救治。
4.化学危险气体爆炸事故发生时,应马上切断现场电源、关闭气源阀门,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和将其他易爆物品迅速转移,用室内配备的灭火器扑火,同时拨打火警电话119。
(五)气体爆炸应急措施
1、现场:一旦由场内人员、操作人员或警卫人员发现紧急情况,要立刻用电话通知信息管理人员,确定应急级别,临时担任场内应急指挥,向经理部应急指挥、管理层和监理工程师通报,指挥部接到汇报后,按实施程序启动应急反应组织。
2、场外:根据应急类型、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必须向外通报。在应急指挥的指导下,通讯联络负责人按应急预案规定行动。
3、社会支援程序:一旦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我院抢险救援力量不足或者有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应立即向上级单位和相邻单位通报,必要时请求社会力量援助;社会救援队伍进入本校后,由指挥部副指挥长负责联络,引导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
4、应急原则:教师学生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防止事故扩散优先;保护环境优先;如果事故仍在进一步扩大,相关人员的生命受到威胁,但对救援人员的进入也存在很大的生命威胁,则决不允许盲目采取救援行动,避免伤亡事故进一步扩大和二次事故的发生。要采取万无一失的措施或方案实施救援行动。
5、应急响应:发生爆炸事故后,要立即掌握情况。不论现场何种局面,必须掌握的情况有: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种类、强度;已知的危害方向;事故现场伤亡情况,现场人员是否已安全撤离;是否还在进行抢险活动;有无火灾与爆炸伴随;现场的方向、风速;事故危及项目外的可能性。报告与通报。在掌握事故情况,并判明或已经发现事故危及项目外时,应立即向有关领导进行报告,并报告校保卫处;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情况的紧急程度,按预案的应急级别发出警报。及时组织抢救与抢险。制止危害扩散的最有效措施是迅速消除事故源,制止事故扩展。同时,要熟悉事故设施和设备的性能,懂得抢险方法,必须组织尽早抢救与抢险。要迅速集中力量和未受伤的岗位职工,投入先期抢险,包括:抢救受伤害人员和在危险区域的人员,组织经培训过的医务人员抢救伤员,并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带;停止设备运转、灭火、隔离危险区等;清点撤出现场人员数量,组织本单位人员撤离危险区;组织力量为前来应急救援的队伍创造条件。
(六)生物类事故应急处置
1.实验室如果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皮肤上,立即用75%的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液冲洗,然后用清水冲洗。如果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衣服、鞋帽上或实验室桌面、地面,立即选用75%的酒精、碘伏、0.2-0.5%的过氧乙酸、500-10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等进行消毒。
2.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污染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在2小时内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
(1)封闭被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
(4)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院观察;
(5)进行现场消毒;
(6)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采取隔离、捕杀抢救等措施。
(7)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五、应急保障及后期处置
(一)学院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与相关预案做好应对实验室安全突发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通讯及公共设施等保障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应急状态终止后,由院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事故调查评估并起草总结报告学院相关单位积极配合。
(三)对于负有相关责任的单位和人员,将按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及学校规定进行处理。
附录:建工学院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