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建设,践行建工使命,7月1日起,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开展“筑梦乡村,建工赋能”暑期基层下乡实践活动,组织团学成员奔赴温岭市山下金村,开启一场与乡土共成长、同奋进的实践之旅。
7月1日上午,山下金村村长、村书记、文化特派员柯云斌、薛军新老师及建工团学成员齐聚于村委会。动员会上,村长回溯村子历史,自2018年整村拆建改造以来,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落物质文明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红色文化基因的彰显仍需加强,村书记对学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建工团学成员集思广益,依托村落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融入村庄建设,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动员会现场
会后,各位老师与团学成员亲历革命先烈曾走过的山路,来到村落旁隐匿于山顶寺庙之间的温岭县委旧址。讲解员向大家介绍山下金村革命老区的历史渊源,陈述其中涌现出的无数英雄人物与光辉事迹。展馆外荒废的水井见证着往昔岁月,展馆内陈列的各类徽章、农具诉说着革命箴言。亲临现场,仿佛与历史对话。

▲实践队员认真听讲解员介绍

▲实践队员在山下金革命根据地前合照
在山下金村,岁月沉淀下的记忆,在走访老党员与退伍军人间得以重拾,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传承精神与奋进未来的纽带。
屠肇云老先生时任大队会计,“对党忠诚、为群众踏实干事”始终是他的行动指引。面对年轻后生,他寄语:要将忠诚融入日常,听党话、干实事、迎难上,让为群众服务成为毕生坚守,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屠肇云老先生回忆,曾经的山下金村房屋破旧、环境杂乱,集体发展乏力。改造计划初提时,村民因未知与顾虑观望抵触。党支部与党员挨家挨户讲政策,以身作则拆旧房,用真心换信任,让村民从“犹豫”走向“参与”,携手重塑乡村面貌。土地、民生政策推行,也因实实在在的好处,让群众从“观望”转为“拥护”,深切感受到党的民生温度。

▲屠肇云老先生讲述党支部故事
林世友老先生在村务工作中身兼数职,时任会计时公平分配田地,助力实体经济起步;作为村干部,积极组织活动、开展卫生检查,为营造良好村居环境奔走奋斗。谈及村落中红色教育的意义,林世友老先生认为,山下金村的地下党支部意义非凡。在过去的岁月里,它是温岭红色精神的孕育地、传播者,承载着先辈们的革命信念与奋斗历程,是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为后辈铭记历史、汲取力量留存了珍贵根脉。

▲实践队员为林世友老先生佩戴党员徽章
退伍老兵陈玲的讲述,则是串联起个人与乡村的成长。入伍时,山下金村是木板房、缺温饱;如今,砖瓦房错落,日子红火。退伍归乡,他投身农田改造、汛期抢险,把部队练就的“不低头”韧劲,融入乡村建设。传承红色记忆,他也不留余力。黄茅山抗战中游击队与老乡的鱼水情,被他带进校园、企业。他期望年轻人“不忘本、有担当”——铭记幸福来路,以责任坚守诠释青春价值,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退伍老兵陈玲年轻时的材料

▲实践队成员与退伍老兵陈玲及其家人合照
实践活动首日,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筑梦乡村,建工赋能”暑期基层下乡实践活动,是台院建工学子与山下金村的双向奔赴。从村委动员锚定方向,到走访先辈聆听故事,再到触摸红色旧址感悟传承,青春力量与乡土情怀交融共生,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未来,愿更多青年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续写红色基因传承与乡村发展的崭新篇章。

▲实践队成员集体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