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强国行・青年志”——建工师生赴山西古建研学

发布时间:2025-07-05     浏览量:

6 月 25 日至 7 月 2 日,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市政教工党支部联合学生第四党支部、大树文物与历史建筑学院产业班,共同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 “强国行・青年志 —— 探寻三晋古建・传承中华文脉” 研学活动。师生们深入山西太原、朔州、大同、忻州、晋中、临汾等地,对众多国家文保单位进行了实地实训、研究与学习。

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素有 “中国古建筑宝库” 的美誉。此次行程中,师生们首站抵达山西博物院,馆内丰富的文物与详尽的史料,为大家揭开了三晋大地历史文化的神秘面纱,为后续实地考察古建筑厘清了古建脉络、奠定了知识基础。

在朔州应县,举世闻名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让师生们惊叹不已。这座全球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塔,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其精湛的榫卯技艺与独特的建筑结构,充分展现了古代匠人的超凡智慧。与之相邻的净土寺,大雄宝殿内精美的金代藻井和天宫楼阁,繁复华丽的木雕装饰,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代建筑艺术的登峰造极。

师生一行学习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大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场视觉盛宴。华严寺的辽金建筑风格雄浑大气,薄伽教藏殿内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体态婀娜,笑容迷人,被誉为 “东方维纳斯”;云冈石窟那气势恢宏的石窟造像,融合了中西方文化艺术特色,见证了古代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校外指导教师讲解华严寺斗拱模型

忻州五台山的佛光寺与南禅寺,意义非凡。它们作为全国仅存的三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二,打破了日本学者 “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木结构建筑” 的断言。佛光寺东大殿那硕大的斗拱、精美的泥塑、斑驳的碑文,无一不在诉说着千年之前的唐风雅韵;南禅寺大殿虽规模较小,却以其简洁古朴的唐代建筑风格,让师生们领略到了唐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校外指导教师讲解唐代南禅寺前檐明间辟板门

晋中地区,双林寺的 2000 余尊彩塑造像形神兼备,被誉为 “东方彩塑艺术宝库”;镇国寺的万佛殿是五代建筑的木构建筑之一,殿内五代彩塑佛像造型古朴,神态各异。此外,后土庙的琉璃建筑光彩夺目,祆神庙则展现了独特的异域宗教文化特色。

校外指导教师讲解镇国寺七铺作斗拱

临汾的则天圣母庙,承载着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历史记忆;小西天的大雄宝殿内,满堂悬塑贴金敷彩,金碧辉煌,仿若仙境;广胜寺的飞虹塔造型秀丽,琉璃装饰精美绝伦。

王波老师讲解则天圣母庙内的木梁架结构

王波老师图解则天圣母庙的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

王波老师讲解广胜寺的转角铺作

在整个考察调研过程中,师生们认真聆听专业讲解,详细记录古建筑的结构、工艺、历史背景等信息,同时聘请当地古建专家作为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给师生们讲解古建的历史、保护与传承。建筑市政教工党支部的老师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深入理解古建筑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学生们也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与求知欲,他们通过实地观察、测量、拍照等方式,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为后续的学习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素材。

师生在晋祠圣母殿前研究“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

此次 “强国行・青年志” 实地实训、考察调研活动,不仅让师生们亲身领略了山西古建的独特魅力,更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到古建保护与传承的事业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文:林新峰、王波/图:林新峰/审核:潘瑛、王小岗/责任编辑:金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