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烟柳画桥,匠心杭城”——记2016级建筑学赴杭毕业实习

发布时间:2021-04-13     浏览量:

毕业实习是学生完成教学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程后进行的必修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针对毕业设计专门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毕业设计的有机补充。

作为美好建筑与丰富人文的聚集地,杭州自南宋古都始,便注定具有较大的包容性。随着现代文化在杭州的发展,让杭州更加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从古典园林到现代建筑,从城市规划到乡村振兴,从本土匠人到国际大师,杭州不仅有西湖胜景、郭庄、西泠印社等古建筑、景观,有地域特色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有现代精致的天目里办公商业中心,有良渚文化村内丰富的现代建筑、景观集合,也有富阳东梓关村、文村村等乡村更新。

丰富包容的建筑集合与同学们各具特色的毕业设计课题相契合,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入调研,实地观察、拍照记录现场、速写描摹特色、实习笔记写下体会感悟,多维度体验建筑群的规划布局、建筑与城市尺度的关系、建筑景观的设计、建筑内部的功能布局和流线规划、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建筑细部的处理等。

同学们归校后,整理实习笔记形成报告,并开展实习交流。

“此行不单单关注建筑的外表之美,更多的是去考究其背后的意义,比如设计师要在背后采用怎样的手法、材料,才能实现预想的效果。思考的东西更加成熟,也慢慢发现自己与四年前不一样了。”

“在参观诸多建筑以后我对建筑的表现手法有了区别于看图的更深层次的体会,实地参观更容易领悟到作为一个游览者对于建筑的理解和建筑师对于建筑与人之间关系的设计。”

“参观完整个商业综合体(天目里),直观感受是建筑的质感很好,清水混凝土运用非常成熟,这不单单是建筑师的设计,更在于施工团队的配合和娴熟的工艺,这与台州当代美术馆的材料施工形成鲜明的对比。”

“天目里的景观设计没有太大的亮点,虽然是请的大师团队,设计理论很高深,但元素仅是‘水膜、枯树、石子’,但并不符合大众的审美和认知,感受不到景观设计应有的宜人柔和。”

“此次毕业设计的主题是基于新旧碰撞的建筑更新,因此去了东信和创园,发现其在改造过程中保留了旧的部分,不仅能感受到历史,还有一番新的味道。此次实习给我最大的感悟是建筑的空间感受、丰富的空间层次给人积极的影响,所以在将来的设计中要更加注重。”

“我本次毕业设计的立足点是山水意趣,王澍所设计的富春山馆也是以传统山水画为立足点,从展示内容、展示方式到空间表达无不体现这一点,利用科技手段与传统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我本次毕业设计的建筑之一——民俗馆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室内空间也对竹这种材料进行了创造性地使用,将竹编席纹理的肌理印在混凝土天花板上,将毛竹片的纹理印在墙壁上,竹这种形式的反复利用,贯穿始终。之前我所理解的材料运用是单一的,将一种材料或植物作为一片区域的装饰者,但像王澍这样将材料与植物相融合,给人一种更为创新的感觉。”

此次毕业实习,不仅对毕业设计有所帮助,也让同学们见证到了自己的成长,能够更深入地、批判性地评价著名建筑,而不再是单一地吹捧、或仅对外在形象进行评价。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能够多看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