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2017年度大学生力学竞赛成果展示
本届力学竞赛建工学院选派3支代表队共9人参加省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指导教师3人:俞静、刘树元、沈一军,中级职称3人;获得一等奖的参赛学生为:俞诚成、沈佳锋、郭桂霜、张家苇、蔡杭城、卢洋洋;获得二等奖的参赛学生为:姚晓武、林芝强、刘家兴。

图1 力学竞赛参赛师生合影

图2 参赛队员赛场风采
指导教师介绍

俞静,女,汉族,中国共产党员。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4年2月进入台州学院工作至今。目前任教课程:结构力学、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等,并承担毕业设计指导任务。曾主持学校教研项目、校建设工程项目,参与多项国家及省级项目,并发表论文数篇。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浙江省力学竞赛、浙江省结构竞赛并获奖。曾获台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校优秀班主任、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工会工作积极分子等称号。

刘树元,台州学院力学竞赛、结构竞赛参赛队指导教师,共计参与6届省A级学科竞赛。在近三届全省力学竞赛中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参赛队伍已经获得两项一等奖,在今年的全省力学竞赛中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参赛队获得三等奖;在2015年度的浙江省结构设计竞赛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参赛队获得二等奖;在2017年度的浙江省结构设计竞赛作为指导组教师,所指导的参赛队获得2项一等奖。

沈一军,台州学院竞赛指导教师,多次参与届省A级学科竞赛,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
获奖学生介绍

俞诚成,15土木工程3班,作品“乘过风”组队长。首先感谢指导老师这三个月的的带领,在制作飞机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我们给了很多实用的意见。通过这次比赛,我们每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大大增强,并对自己在一个团队中的定位适应也有了一个稍微明确的标准,这对我们以后在社会上的立足增添了一个有力的砝码,可以说在自己动手,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也非常感谢这次大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

沈佳锋,15土木工程3班。时光匆匆,从在树人大学当观众到在海洋大学当选手,竞赛已经陪我度过了一个春秋。在这其中收获了伙伴们的欢声笑语、师生奋战到天明的“革命”友谊。飞机发射后,小小的飞机载着我大大的期盼飞出了天际,这也意味这我的竞赛之旅也要暂时告一段落。所幸付出总算有所回报,我们小组获得了一等奖的良好成绩。那个夏天,12名同学、3名老师聚于312,为着同一个梦想做着同一件事,那个夏天不曾相忘,感谢有你!

郭桂霜,16土木工程,在2017年10月参加的浙江海洋大学举办的浙江省力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坚持拼搏创新,虽然比赛当天天气恶劣,时间紧迫,但仍静下心竭尽全力去完成比赛,最终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我不去想我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

姚晓武,15级道路桥梁与与渡河工程12班,由于自身在大一刚刚开始就接触一些竞赛,于是就参加了这次比赛。从开始的校赛到最后的省赛,一步步成长,从发现问题,然后思考,探索,修改一直到最后的理论。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坚韧执着,终于取得的良好的成绩。

林芝强,15土木工程,获校结构竞赛二等奖,浙江省力学竞赛二等奖。

刘家兴,16给水排水工程。胜不骄,败不馁。感谢老师给我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从觉得自己不行到发现自己原来本可以。时间用在哪里,哪里就会有所收获。我会继续长成一棵大树等所有人赞一声良木。
\
张家苇,16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12班,一直对竞赛有着深厚的兴趣,通过近一年老师学长们的指导,终于取得了参加省赛的机会。经过日日夜夜的摸索,实验,痛苦并快乐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取得不错的成绩。

卢洋洋,16土木工程。一个人至少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蔡杭城,15土木工程。 第一个心得:目标不止,不应仅仅满足于把自己眼前工作做好就行了,还要有想法、有追求、有好学上进的精神。仅满足于为工作而工作,我们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竞赛者。所以,我们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超越目标。第二个心得:让竞赛成为快乐,让追求成为乐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自己的目标,但所有的梦想和目标都要靠快乐的工作来实现的。没有平和的心态工作快乐不起来;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我们也无法获得如此好的成绩。因为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就能积极的参与竞争、愉快的迎接一切挑战。 第三个心得:以感恩之心回报校园。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学校这个大集体的精心呵护与关怀。这个“家”是我们生存与幸福的根基,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经营和维护。我们应该加倍的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作为回报。